34年,这位西宁女子面对疯哥哥病妈妈盲丈夫
34年!
董文英被人们盛赞为最美坚守者!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少年丧父,
母亲年老多病,
全家老少生计难为的家庭,
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哥哥精神失常,
最终瘫痪在床24小时需要人照顾的家庭,
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如果你的丈夫在婚后不久,
就因疾病双目失明、四肢蜷曲,
孩子幼小,你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照顾哥哥还是寻找自己的生活归宿?
善良仁义的她,不忍心看着哥哥颠沛游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
她义无反顾地把哥哥接回家,把照顾哥哥的重担扛在了自己还稚嫩的肩膀上。
这一扛就是26年。
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带着哥哥到处求医问药,但始终没有治好,哥哥病情一年年加重。
“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董文英在这么多年中照顾哥哥的。”了解情况的朋友们都对董文英的坚持表示敬佩。
后来,董文英一家被照顾搬进廉租房,一室一厅,她们一家三口挤在客厅,却把唯一的卧室让给哥哥居住。
2019年11月,哥哥拉着她的手,在她的怀中安然离世。抢救哥哥的医生安慰哭泣的董文英:“有了你的照顾,你哥哥没有受什么罪,多活了这么多年,这是他不幸中的万幸。”
面对这样的家庭,聪慧勤快的董文英完全可以离开,像那些不能接受生活重压的人们一样,选择逃避,规划自己的人生。
可是,淳朴坚强的她却割舍不下那份亲情,放不下心中的责任。
生活再艰难,也要一步步走下去。
母亲已缠绵病榻,家里有两个卧床的病人,董文英的生活全被照顾病人占据,失去视力的母亲因膀胱炎的折磨,每隔20多分钟就要如厕一次,让守候在旁的她整夜无眠。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董文英却在这样的艰难中,一边拼搏生计,一边照顾着病人,在生活的艰难和琐碎中坚守孝道和责任,顽强地支撑着这个破败的家庭。
在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多病的母亲多次被她从鬼门关拉回来。直到2014年,遭受百病折磨的母亲,83岁高龄,才怀着对儿女们的万千不舍,撒手人寰。
董文英嫁人了。
那一年,她41岁。
她长相端正,善良能干,找个好夫婿本来不是什么难事。
难在她要带着病妈妈和疯哥哥要一起嫁。
多少小伙子就这样被吓退了。
缘分还是来了,无父无母的米庭生愿意和董文英一起分担她的苦难,照顾她和她的家人。
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的到来,无疑给董文英苦难的生活增添了光彩和希望。
43岁,她历经几次小产后生下了女儿。“生活太累了,白天忙生计,晚上整夜照顾两个病人,孩子能出生太不容易了。”她流着泪又笑了。孩子可爱聪慧,给这个家庭带来不少欢乐,而丈夫对母亲和哥哥的包容照料,让她心生感激。苦难的生活因为有了分担而充满希望。
董文英拉扯女儿,照顾哥哥。在湟源县西关社区的帮助下,成为社区协管员,每月有了几百元的收入可以贴补家用。丈夫则辛勤打工赚钱,两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可是,屋漏偏逢连阴雨,2015年,米庭生突感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查,竟然得了脑瘤。手术费花去了16万多元,命是保住了,丈夫的双眼却什么也看不到了。
哥哥还在病床上,孩子还只有4岁,丈夫失明不说,在严重的风湿折磨下四肢开始蜷曲,患上了糖尿病,更有高筑的债台……这一切足以压垮一头大象,更何况,她只是一个弱女子。一连串的打击让董文英几乎喘不过气来。
突遭病变,丈夫难以接受自己一下子从身强力壮变成事事需要人照顾的“废人”。
董文英在一家保险公司找了份工作,“要多学习,把业绩做好。”50岁出头的她每天努力学习新技能,“女儿还小,我要给她树立好榜样,我跟不上时代要求,怎么跟孩子交流。”谈起未来,她是那么乐观,“希望今年搬回新家,丈夫的身体好起来,自己多挣一点钱,早日还完大家的债务,让生活更好起来……”
本报记者:文玲 摄影:闫鸿 王博
编辑:李雪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西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