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海将全面大爆发!600多万青海人将身价翻倍...
我们将对标每项任务、对表每个目标
吹响冲锋号,发起总攻势
以非常之举成就非凡之事
坚决打赢攻坚冲刺之战
既追求量的提升,更注重质的感受
让人民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建设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
全面落实省委“八个注重”要求,坚持“三定四融”,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公园城市形态、美丽城市风范、幸福城市品质的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
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湟水河全流域生态治理为载体,加快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体现“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推动“大西宁”战略规划落实落地,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编制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市县“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管控体系。编制青海国家高新区、朝阳物流园区等规划,提升产城融合、园城融合水平。
加快创建高原美丽城市示范市
依托高原山水人文资源禀赋,把握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机遇,打造以生态山水城市为主体、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为基础的高原美丽城市。以公园城市、智慧城市等十大行动为支撑,加快推动多巴、鲁沙尔、朝阳等区域和三河交汇“城市客厅”等平台建设,着力在生态环境、空间品质等方面,体现城市“共性美”和“个性美”。
合理规划布局城镇空间,加快建设花儿、果蔬、森林康养等特色小镇,分层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风情、民族特点的特色小镇和美丽城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百乡千村”试点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保护传统村落,守住乡村、记住乡愁、留住乡情。
示范市实施元堡子湿地、新唐道等项目
湟中县按城区标准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发挥各县区比较优势,推动错位式、差异化发展,加快形成协调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大通县加快完善北川工业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双新公路设施农业,拓展生态游乡村游冰雪游产业,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铝镁合金高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湟中县按城区标准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更高站位谋划推进多巴新城、西宁文旅产业园、甘河工业园区三大增长极,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湟源县突出牦牛、饲草、中藏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
城东区深化与东川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加快建国路等区域商圈建设,打造集交通物流、商务办公、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商务区。城中区围绕南部片区、南川轴线、中心城区三大板块,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打造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商贸业高地。城西区以现代高端服务业核心区为重点,释放现代化城区聚集效应,建设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金融和现代商贸集聚区。城北区借助青海国家高新区、高等院校等优势资源,建设创新创业、人文高教、高端物流、生态宜居城区。
实施海湖路上跨桥、群星路下穿等项目
推进“幸福西宁·绿色交通”,实施海湖路上跨桥、群星路下穿等项目,完成八一路大修整治、门源路拓宽改造、同仁路地下通道等项目。优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积极开展申报。推动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启动地下综合管廊三期。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美丽城镇和83个高原美丽乡村项目。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农村电网443公里,巩固提升7000人农村饮水安全,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5000座,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和乡镇村垃圾全收集、全处理。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等24个项目,建设50个农村老年之家和10个乡村健身广场。
争取国际生态博览会在我市举办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向东开放,扩大向西开放,加快融入南向通道,打造引领带动全省开放发展的枢纽门户。推进西宁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确保年底封关运行。深度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推动大通关合作机制,促进铁海联运、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巩固国际友城关系,深化与中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建设进口商品体验中心等展示平台。办好“世界凉爽城市”论坛,做好“青洽会”“城洽会”协办主办工作。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际友城峰会升格提档,争取国际生态博览会在我市举办,国家公园论坛永久落户西宁。
协调推进“引黄济宁”
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将会深度影响和重塑黄河流域发展模式和格局。我们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开展湟水流域系统性综合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实施大通石山小沟、湟源野寺沟等9项工程和20条沟道治理,湟水规模化林场人工造林7万亩,着力提高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等功能。协调推进“引黄济宁”,启动实施“大西宁”水网规划,推动河湖库水系连通。继续实施水效领跑者行动,申报国家节水型城市。加速打造湟水河生态活力轴,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与经济永续发展良性互动。培育河湟文化创意产业,传承弘扬河湟文化,开展黄河流域文化传播与交流。
加快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
西宁将加快省会隆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西宁在区域发展中的极核作用和战略地位。强化“协同发展”,加快推进西成铁路、引大济湟西干渠等交通水利工程。开展水环境、大气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治,维护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安全。加强两市绿色产业战略合作,打造国家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和特色制造基地。开发兰州黄河风情线—青藏观光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壮大西部自驾车旅游联盟。探索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唱好兰州西宁“双城记”。
加快建设5A级博物馆群、沈那遗址公园
实施南川中学项目,全力支持西宁大学建设
提升教育医疗质量。争取把教育医疗服务藏区工程纳入国家藏区规划。坚持教育立市、教育兴市、教育强市,实施南川中学等24个项目,新增1.3万个学位,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全力支持西宁大学建设。实施世纪职校实训楼等3个项目,优化职教布局和专业结构。提升改造市疾控中心,加快县区疾控和传染病区等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大通第二医院扩建和4所二级综合医院等项目。开展困难家庭重度失能残疾人托养服务。继续完善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措施,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兜住基本民生底线。
再建5个中央厨房、20个幸福食堂
改造老旧小区住房1.5万套
启动西川河生态治理
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20%以上
加快建设公园城市。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为生态基底,以大尺度生态廊道分割城市组群,以高标准生态绿道串联城市社区,优化城市公园绿地布局,推动公共空间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划定自然保护地类型,确保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20%以上。配合筹办国家公园论坛,建设生态体验环境教育基地和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使西宁成为自然保护地学术交流和环境教育窗口。
园博园建成开放2000亩景观绿地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南北山、祁连山森林草原保护与修复,完成国土绿化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建设莲湖、上北城等8个绿地景观和公园游园,人均公园绿地再增加0.5平方米、达到13平方米。西堡生态森林公园造林2.2万亩,建成水滩湿地花海、碧山公园等项目。园博园建成开放2000亩景观绿地,启动园林园艺体验馆等项目。持续开展绿化美化彩化行动,引进彩色花种树种,完成公园游园广场、三河六岸及城市出入口沿线彩叶树种配置,提升国家环城生态公园彩色步道景观,构筑彩色空间5万平方米。
开工青海科技城
加快青海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启动新一轮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工青海科技城,引导企业入驻大学科技园,推进国家中藏药、生物医药等5个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创资源向高新区聚集,打造全省创新驱动示范区。出台产学研用促进政策,鼓励优秀创新性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共同体。发挥西宁科技大市场作用,推动成果转化、技术协作等50个项目。探索组团式人才引进模式,做好配套服务,以合理的人才结构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向街道社区下沉,进一步压实街道管理责任,推进“网格化”与“街长制”衔接融合。依托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立“大市政”管养模式,全面提升市政管养水平。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达标小区覆盖率90%,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深化全城清洗、立面空间净化美化行动,打造“最干净高原城市”。
西宁3所学校改扩建年底完工
【项目投入】总投资2600万元;
【建成日期】计划2020年8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吧浪小学
新校舍将极大提升校园形象
【项目投入】总投资1400万元;
【建成日期】:计划2020年8月完工投入使用
大河滩水库
今年大通县将设计建造一座总库容为494.6万立方米的水库——大河滩水库,解决近3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西宁新建一所北川学校
青海新增一处国家地质公园
青海同德石藏丹霞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河北乡、秀麻乡。
平安区新增一处湿地公园
海东市平安区驿州湿地公园项目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中。
公园总占地27.85公顷,项目自2019年9月23日开工以来,进行了微地形塑造、生态驳岸修复、湿地景观工程、景观桥梁、硬质铺装、停车场、休闲亭台、景观置石、绿化种植、给排水、照明等基础性工程。
关注你好西宁,了解身边大小事儿!
| 编辑:抱走萝莉(责编:C | 终审:岳克龙)
| 来源:青海网、西宁晚报
|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戳个“在看”
让更多人知道!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你好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