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该是什么样子?
清晨天色未亮,密密麻麻的露天摊位排列两旁,中间人群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烟火气息。

早晨六七点的互助,车辆还很少,天色还有些暗,在西街青稞酒文化广场旁边的早市上,四处而来的菜农商贩逐渐汇聚就位,等待着前来采购的附近居民。





公交站牌旁,戴着头巾的阿姨掀开蔬菜上的保温布,露出新鲜的青菜;广场临街的一角,三轮车上已装袋打包好的馍,正静待被带回家;摊前街道旁,熙攘的人群流连在各式蔬果前,走走停停。




“灌清油”、“卖洋芋粉条!圆的、宽的......”、“新鲜软儿梨5斤十块,来点俩?”......早市里,没有机械的职业微笑,没有过分的规矩客套,只有买卖双方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质朴又鲜活!




大部分近郊村民自产自销的蔬菜,根茎上都粘带着泥土,仿佛是它戳印着“新鲜”二字的标签。













既然是早市,就基本与年轻人无缘,这里成为了早晨五六点钟就自然醒的老年人最充实的落脚点。他们在熙熙攘攘的早市中挑选食材,补充一日所需,遇到相熟的邻里,也不免聊上一会儿,从今早的物价一直聊到邻里间的琐碎家事。



8点,人流渐稀,这个时候,上班族们开始出门,而刚刚逛完早市的大爷大妈们,则已经悠哉悠哉地提着一早上的收获,回家准备一日三餐去了……互助的一天便从这里的迎来送往间拉开序幕。


来源:互助信息港